1、①朱熹宝鉴当年照胆寒,②向来埋没太无端。
2、③祗今垢(gòu)尽明全见,④还得当年宝鉴看。
3、注释①克己:即去人欲,克尽私欲。
(资料图片)
4、朱熹云:“克己之’己‘,只是对’公‘字说,犹曰私耳。
5、”(《朱子语类卷四十一)②宝鉴:此处比喻天地生物之心,比喻天性、人的本心。
6、鉴:即“镜”。
7、③埋没:指人的本心为物所蔽。
8、④“垢尽”两句:指尽去私欲,本性复明。
9、《朱子语类》卷四十一:“己私即克,天理自复,譬如尘垢既去,则镜自明。
10、”背景这首诗约写于绍兴末年(1162)壬午,即朱熹从学延平李侗时期。
11、该诗原载于《朱文公文集》卷二,亦载于《朱子文集大全类编》。
12、浅析诗中用比拟的手法,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理学家关于存理去欲等复杂的哲理问题。
13、第一句说:人的天性、本性晶莹明彻,同镜子一样。
14、第二句说:由于物欲的沾染,使它埋没了本来的面目,变得自私了。
15、第三、四句说:要使人的心恢复本来明净无暇的面目,就得认真学圣贤之道,克尽私欲。
16、全诗以宝镜比喻人的天性,形象生动地说明问题,是诗人哲理诗中深含理趣的佳作之一。
17、虽然诗中表露的是理学家的观点,但如去掉其中某些特定的唯心主义内涵,作为人们存善去恶的一般修养方法,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关键词: